当前位置: 首页 >> 心理充电站 >> 正文

致郑州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全体学生的第二封信

发布者:心理健康中心发表时间:2020-01-29来源:心理健康中心

致郑州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全体学生的

第二封信

亲爱的同学们:

当前,全国各地都在万众一心共渡疫情难关,你也一定在积极响应号召,在家进行自我隔离。在自我隔离的过程中是否感到了恐惧、焦虑、无助等现象呢?如果没有,恭喜你,你的心理很强大,请继续保持,并将你乐观的情绪和正能量传递给他人。如果有,也不要担心,这是我们面对重大疫情时正常的心理应激反应。请和我们一起共同从心理的角度,认识你目前的心理状态,并学习如何应对和调整。

一、什么是心理应激反应

心理应激是有机体在某种环境刺激作用下由于客观要求和应付能力不平衡所产生的一种适应环境的紧张反应状态。

就目前情形下,主要是由于对“新型肺炎”疫情缺乏正确的认知,在信息爆炸式流通的时代,对自媒体、网络消息带有情绪性和个人观点,我们就会产生恐惧、焦虑等过大的心理负担,也会产生什么都做不了的无助感,就更加放大了这种焦虑和恐惧。

二、个人“新型肺炎”心理应激反应表现

1.恐惧。对疫情产生恐惧,感到被“新型肺炎”包围着,听到各类新媒体的报道,都心惊肉跳;有些患有躯体疾病或心理疾病的患者为此而导致病情加重;甚至会出现对死亡的恐惧。

2.焦虑。如感到心神不安、坐卧不宁,有失控感。总担心“肺炎”会降临到自己和家人的身上,以至于有的出现出汗、心跳增快、口干等神经功能紊乱的表现,有的变得爱发脾气。

3.躯体化症状。主要表现反复量体温,喝水(热水),然后体温增加(喝热水后量体温,体温会增高),感无力、疲乏、没有食欲、胸闷、憋气等,导致发热门诊量增加。

4.抑郁。感到悲观,精神振作不起来,易哭泣、心情不愉快,觉得没意思,食欲不振或暴食,有些出现体重下降。

5.睡眠障碍。出现难以入睡和睡眠时间缩短等问题。

6.强迫症状。主要是反复洗手,手被洗得快要破了;有的出现强迫性思维,不能控制地反复想有关“新型肺炎”的严重后果,为此感到非常痛苦。

三、我们怎么办?

1.正确认知

从官方和权威媒体了解疫情信息,学习科学的防控知识,不过度的“涮信息”,不信谣,不传谣。

2.自我接纳

在对疫情充分认识的基础上,接纳自身正常的应激反应,不生气、不抱怨、不失落,积极寻求干预方式。

3.合理倾诉

积极向身边的亲朋好友诉说自己的感受和情绪,寻求支持,情况特别严重者可向辅导员老师、心理老师或是当地心理热线倾诉,寻求心理支持。

4.转移注意

避免信息过度获取,转移注意力,让自己忙起来。可以趁着假期,做些平时没有时间做的事情,与家人共处、聆听平静的音乐、看电影、看喜剧、看自己喜欢的书。

5.积极行动

尽量减少外出或是不外出,出门正确佩戴口罩;在家勤洗手,多进行消毒,进行正常的生活作息、摄取充分营养、在室内进行适量运动。

同学们,让我们拥有良好的心态,足够的信心应对疫情,将乐观的情绪、积极的心态和正能量传递给更多的人,我们一定会战胜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