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心理充电站 >> 正文

开学在即:你也在期待与焦虑之间反复横跳吗?

发布者:心理健康中心发表时间:2025-08-25来源:心理健康中心

当假期日历翻到末尾,一种奇妙又矛盾的情绪悄然蔓延——"好想开学啊"的雀跃与"不想开学"的担忧交织缠绕,仿佛内心有两个小人儿在激烈拉扯。这并非你独有,而是许多大学生在开学季共同搭乘的"情绪过山车"。

                            

这矛盾心理究竟由何构成?

"好想开学啊"的动力:

回归秩序与掌控感: 假期松散节奏易使人倦怠,开学意味着规律作息、清晰目标的重建,带来踏实感。

重启社交能量场: 与志同道合的伙伴重逢,参与社团活动,满足深层次社交需求。

新起点的可能性: 新学期如同新画布,期待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实现自我突破。

环境转换的解放感: 对部分学生而言,离开家庭环境意味着更大的独立与自由空间。

                          

"不想开学"的警报:

学业压力的沉甸: 课程难度、考试压力、未来规划如影随形。

人际关系的思虑: 如何融入新集体?如何与室友相处?社交焦虑常暗中作祟。

未知变化的忐忑: 新课程、新老师、新环境带来的不确定性令人不安。

"舒适区"的眷恋: 假期慵懒状态让人留恋,跳出舒适圈需要勇气消耗。

毕业班学生的特殊压力: 实习、求职或升学申请迫在眉睫,压力陡增。

矛盾的双刃剑:影响何在?

积极面: 适度的焦虑能转化为行动力,促使我们提前规划、调整状态;期待感则提供前进动力,点燃对新学期的热情。这种矛盾本身是适应变化的自然心理反应。

消极面: 若焦虑过度蔓延,可能引发持续紧张、失眠、注意力涣散、拖延加剧,甚至身体不适(如头痛、胃痛),严重者或诱发开学恐惧,干扰正常学习生活。

如何驾驭情绪过山车?几个实用锦囊:

接纳情绪,与自我和解:

告诉自己:"期待和焦虑并存,这再正常不过了。" 无需批判或压抑任何一方。尝试写下或向信任者倾诉你的具体期待与担忧,让模糊情绪清晰化

                        

                            

拆解焦虑,让压力现形:

具体化焦虑源:究竟是担心某门课?害怕社交?还是论文压力?明确目标才能有效应对。制定"小目标"计划: 将庞大任务(如"学好高数")分解为可行小步骤(如"本周完成第一章习题"),每完成一步都是自信积累。

                      

主动预热,找回节奏

逐步调整作息: 提前几天渐进式调整睡眠时间,避免开学当日"时差"困扰。轻量级学习预热: 翻看旧笔记、预习第一章内容、整理学习资料,找回学习状态。整理空间,整理心情:清扫书桌、整理宿舍,有序环境有助于平复内心。

                       

重建联结,寻求支持:

主动联系同学朋友: 提前聊聊假期、分享开学心情,打破社交坚冰,重建支持网络。

善用校园资源: 了解学校心理咨询中心服务,将专业支持纳入你的"资源清单",无需独自硬扛。

与家人沟通: 坦诚交流你的感受和可能需要的支持(有时仅是倾听就足够)。

                        

                        

重要提醒:

若焦虑情绪持续数周、强度剧烈,伴随严重失眠、食欲显著改变、无法集中精力、甚至产生强烈逃避念头,或出现明显身体不适,请务必主动寻求学校心理健康中心的帮助。这不是软弱,而是对自己最大的负责。


你准备好,开启这段充满可能性的旅程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