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聆心驿站 >> 解压空间 >> 正文

亚伯拉罕·哈罗德·马斯洛

发布者:心理健康中心发表时间:2023-11-21来源:心理健康中心

亚伯拉罕·哈罗德·马斯洛(英语:Abraham Harold Maslow,1908年4月1日-1970年6月8日),美国心理学家,以需求层次理论最为著名,为一种心理健康的理论,认为首先要满足人类天生的需求,最终达成自我实现。马斯洛曾于布兰戴斯大学、布鲁克林学院、新学院与哥伦比亚大学担任心理学教授。他强调心理学的关注重点在人的正面特质,而不是把人当作是“一袋症状”。

他随后在哥伦比亚大学继续与研究所时期相似主题的研究。那时他遇上了另外一位良师益友阿尔弗雷德·阿德勒,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其中一位早期同事。1937年至1951年,马斯洛是布鲁克林学院的教授。他的家庭生活和他的经历,影响了他的心理学想法。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马斯洛开始质疑心理学家用来做出结论的方法,且尽管他并没有完全反对当时的方法,但已经有他自己如何理解人类心智的想法。他称呼他的新学科为人本主义心理学。当美国于1941年加入第二次世界大战时,马斯洛已经是有2个小孩的33岁父亲了。因此他无法加入军队服务。然而,战争的恐怖反而对他产生了和平的愿景,并使他产生出开创性的心理学学说,也就是自我实现。这些研究起于两位导师,人类学家露丝·班乃狄克与完形心理学家马克思·韦特海默,马斯洛不论在工作与私底下都推崇这两个人。

马斯洛认为这两位学者完善了这两个领域,而且这两位学者也是“完美的人类”,因此他开始留意他们与他们的习性。而这就是他毕生关于心理健康与人类潜能研究与思想的基础。他大量对此主题进行著作,也借用了其他心理学家的思想,但针对这些思想进行显著地增补,特别是在需求层次、后设需求、后设动机、自我实现以及高峰经验。1951年至1969年,马斯洛为布兰戴斯大学教授,之后他成为加利福尼亚洲劳克林研究所(Laughlin Institute)的访问学人。1967年,马斯洛得到几乎致命的心脏病,知道他的时间所剩不多了。马斯洛认为他自己将会成为一位心理学先驱者。他透过点亮不同思考的路径,来驱动未来的心理学家。他建立一个框架,允许之后其他心理学家能够添加更多资讯。马斯洛一直相信领导应该不是干预;因此,他于1963年婉拒被提名为人本主义心理学会的会长,因为他感觉这个组织应该在没有领导者下,发展成一个思潮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