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演:迈克尔·哈内克
主演:伊莎贝尔·于佩尔,伯努瓦·马吉梅
编剧:迈克尔·哈内克,艾尔芙蕾德·耶利内克
故事简介:
年届四十的女钢琴教师艾丽卡在维也纳音乐学校任教,她与专横的母亲生活在一起。在这个封闭保守、几乎与世隔绝的残缺家庭中,没有男人的位置。艾丽卡感到压抑苦闷,这种畸形的环境导致了她不得不依靠偷窥和自我虐待来发泄性欲望。她的人生因为一个学生的引诱而改变了……
解析:
(1)揭密性变态
性变态是指性行为异常的性心理障碍,其共同特征是对常人不易引起性兴奋的某些物体或情境有强烈的性兴奋作用,或者采用与常人不同的异常性行为方法满足性欲或有变换自身性别的强烈欲望,以及其他与性有关的常人不能理解的性行为和性欲、性心理异常。性变态一般分为三大类:第一:性指向障碍(同性恋、恋物、恋兽、恋童、恋尸、恋老人等,第二:性偏好障碍(施虐、受虐、窥阴、异装、窒息意淫等),第三:性身份障碍(易性-性别交换、双性恋)。
此影片中的描写,外表娴淑、冷傲、才华卓然超群的钢琴师唯一的发泄渠道就是去录影带店看色情片或到露天电影院看情人做爱来宣泄情欲,或者是在自己浴室中以剃刀自虐来获得快感。女主角艾丽卡通过病态的偷窥欲望与自毁倾向的受虐癖来发泄心中的愤怒与不满。这无疑说明了她有性偏好障碍。
(2)母亲的阴影
自小受单身母亲的严厉监督,年届四十还与母亲同床,在母亲强烈的控制下,渐渐无法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 守旧专横的母亲不允许艾丽卡有自己的情感生活,在她眼里男性代表了性的占有、肉体的淫欲。父亲由于精神病被遗弃在精神病院,这里成为一个男人的禁地。艾丽卡作为母亲的精神奴隶,长期生活在她的阴影之下,人到中年还与母亲同床,一个本该被男人占用的位置却被一个性别暴君长期占有。随着情节的展开,我们不难发现艾丽卡的双重人格。在外是个高傲的女强人,在家却是一个与母亲的男性禁令顽强抵抗而遍体鳞伤的弱女子。从中我们可以窥探到艾丽卡对母亲的矛盾情感。一方面认同母亲,一方面又憎恨母亲因而所作出的种种变态行为。
(3)男权的压迫
影片中父亲缺席,而母亲替代的父亲的权利,在她专制的控制下,艾丽卡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扭曲,这里触及了一个超越的悲剧就是女性的弱势地位。母亲用象征男权的规矩与道德观来约束自己和女儿,构成了女性群体的相互束缚、相互禁锢,而禁锢她们的牢笼归根结底还是男权社会。
(4)人性的残缺
影片的第一个镜头就是艾丽卡进入到这个只有她和母亲两个女性共用空间的长镜头。随后我们从她们的对白中了解到她的父亲似乎是死在精神病院里,男性位置不仅缺席,而且还成为片中女主角疯癫的一个合理注解。影片的开头艾丽卡与有强迫症的母亲为一件名贵的衣服争执、撕扯,反抗母亲的歇斯底里中凸显她内心缺失父爱的畸形。在艾丽卡的字典里,父爱是一个稀有而珍贵的东西,她从未触及也从未品尝过。父亲死于精神病院也暗示着艾丽卡在人格上不仅缺失父爱,而且扭曲、误解。
(5)情爱的扭曲
艾丽卡对爱情的扭曲和异化是根深蒂固的,年逾四十的她仍然单身,与母亲同卧一床。一方面她渴望爱情,渴望男性的进入弥补人生缺陷;另一方面她又拒绝爱情,她厌恶社会上的男性,总是保持着高昂的头颅,对男性嗤之以鼻。她需要的男性是她臆想的完美者,甘华德的闯入是她无意识欲望心理上企图补偿残缺自我的‘父亲’的替身。这种被异化了的畸形的爱情,其过程必然是以暴力的施虐开始,又以暴力的毁灭结束。
(6)遗传的疑问
艾丽卡的性变态是否与她的父亲的精神病有关?她的性变态行为是否与什么生理因素有关?任何病态的或者任何功能性疾病都有的遗传生理生化基础的。据性学专家考证,在25%性欲倒错中发现有遗传因素的参与,有40%性欲倒错者中的家人中存在病态或心理异常。虽然,影片中没有从这方面加以说明,但这种因素是极有可能存在的,我们也不该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