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演:米洛斯·福尔曼
主演:杰克·尼科尔森,路易丝·弗莱彻,丹尼·德维托
编剧:劳伦斯·奥邦 / 博·古德曼
故事简介:
影片故事发生在一九六三年间,美国某丛林旁坐落着一所国家精神病院,那儿住着各种各样的精神病人。
一天,一个名叫麦克默菲的青年男子,被武装的教养院军官押往国家精神病院,因为据说这青年在教养院胡作非为,还玩弄了一个未成年的姑娘,所以他被视作"疯人"嫌疑犯而送进精神病院。麦克墨菲是一个身强力壮、性格豪放的青年,为了逃避苦役,假装精神失常,从监狱来到精神病院……
麦克默菲由于厌恶监狱里的强制劳动,装作精神异常而被送进了精神病院。自从他来到后,本来平静的精神病院就发生了一连串的事件。
精神病院远非是麦克默菲想像中的自由的避难所。护士长拉契特制定了一整套秩序,一切都要以此为准则。病人们受到了严格的管制,还不时的受到她的侮辱和折磨。麦克默菲对拉契特的行为十分不满,不时以冷嘲热讽的方式对她加以攻击。在精神病院里,病人们被剥夺了自由地追求自己生存欲望的力量。拉契特处处和麦克默菲为难。她用大音量的刺耳音乐折磨病人们,并冷酷地拒绝降低音量的要求。在酷爱棒球的麦克默菲提出看世界锦标赛的实况转播时,拉契特又想方设法推搪拒绝。虽然麦克默菲最后得到了高大的印第安人“酋长”的支持,凑够了表决的票数,但拉契特却又以表决时间已过为借口而拒绝打开电视机。
麦克默菲想让病人们打起精神,快乐的生活一天。他把病人们带上了汽车,来到了一个小港口。他们偷了一条船,到远海钓鱼作乐。病人们欣喜若狂,过了十分快乐的一天。回来后,麦克默菲受到了惩罚。但不久,他就又把自己的女友和另一个女人弄到了医院,闹得天翻地覆。闻迅赶来的拉契特侮辱了病人比利,使他割脉自杀,而冷酷的拉契特却无动于衷。这使原想要逃离病院的麦克默菲再也抑制不住怒火,他扑上去掐住了拉契特的脖子。拉契特没有死,可麦克默菲却受到了最惨无人道的待遇。病院切除了他的脑白质,使他成了一个完完全全的白痴。“酋长”悲痛地将他搂在怀里,用枕头闷死了这个实际上已经死亡的生命。之后,“酋长”砸开了铁窗,逃出了这个令人窒息的地方。
解析:
(1)护士长的治疗风格:
护士长具有理性、严谨、控制、认真、刻板、固执等特点,具有强迫性的人格倾向,她就象一个控制欲很强的母亲,把孩子紧紧抓在自己手里,不愿放手,包括麦克,最终也没有逃脱她的手里(麦克最终死在了疯人院),而她身边的那些神经症或疯子,则是她永远长不大的孩子,她甚至在潜意识里不想让他们长大,当查理想反抗,试图长大的时候,她的态度是收回对查理的关注,这是查理最受不了的,当比利想长大的时候,她用的是恐吓,让她没有想到的是,比利会用自杀来反抗自己。可见,一个心理治疗师如果自身的人格不健全的话,她给病人造成的伤害是有目共睹的。
(2)本我、自我和超我:
“本我”是人生下来时的心理状况,由原始的本能能量组成。它不断要求满足,而且是立即的无条件的即时满足,不问时机是否合宜。在它要求满足上没有“是”或“非”的概念。或者说,本我不懂得价值判断:它无所谓善恶,也没有道德感。本我遵循的是快乐原则。男主人公麦克默菲可看作人格中本我的隐喻。“自我”由本我分化而来,其能量也来自于本我。与本我不同,自我是理智的,它遵循现实原则,它只在现实允许快乐的情况下才去满足快乐。在通过非直接的方式来使本我的愿望得到满足的同时,本我的能量逐渐转入自我。自我在从本我那里获得足够的能量时,它会将这些能量用来完成更多的事情,如发展感知、注意、学习、记忆、判断等。酋长代表的是自我。“超我”在儿童长大的过程中,父母会向儿童灌输一些传统价值观和社会理想,会告诉儿童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这些被内化而形成人格结构中的超我。影片中的护士长拉齐德。在我们的理解中她所象征的是超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