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演:罗伯特·泽米吉斯
主演:汤姆·汉克斯,罗宾·莱特·潘
编剧:瑞克·罗斯
关键词:单纯善良美好
故事简介:
阿甘于二战结束后不久出生在美国南方亚拉巴马州一个闭塞的小镇,他先天智力障碍,智商只有75,然而他的妈妈是一个性格坚强的女性,她要让儿子和其他正常人一样生活,她常常鼓励阿甘“傻人有傻福”,要他自强不息。而上帝也并没有遗弃阿甘,他不仅赐予阿甘一双疾步如飞的“飞毛腿”,还赐给了他一个单纯正直、不存半点邪念的头脑。在上学的校车里,阿甘与金发小女孩珍妮相遇,从此,在妈妈和珍妮的爱护下,阿甘开始了他一生不停的奔跑。
在中学时,阿甘为了躲避同学的追打而跑进了一所学校的橄榄球场,就这样跑进了大学。在大学里,他被破格录取,并成了橄榄球巨星,受到了肯尼迪总统的接见。
大学毕业后,在一名新兵的鼓动下,阿甘应征参加了越战。在一次战斗中,他所在的部队中了埋伏,一声撤退令下,阿甘记起了珍妮的嘱咐,撒腿就跑,他的飞毛腿救了他一命。在越战中,阿甘交了两个好朋友:热衷捕虾的巴布(后来阵亡了)和令人敬畏的邓·泰勒中尉。
战争结束后,阿甘负伤救了战友作为英雄受到了约翰逊总统的接见。在一次反战集会上,阿甘又遇见了珍妮,而珍妮已经堕落,过着放荡的生活。阿甘一直爱着珍妮,但珍妮却不爱他。两人匆匆相遇又匆匆分手。
作为乒乓外交的使者,阿甘还到中国参加过乒乓球比赛,并为中美建交立了功。
因为“傻人有傻福”,阿甘还阴差阳错地发了大财,成了百万富翁。而阿甘不愿为名利所累,他做了一名园丁。阿甘时常思念珍妮,而这时的珍妮早已误入歧途,陷于绝望之中。终于有一天,珍妮回来了,她和阿甘共同生活了一段日子,在一天夜晚,珍妮投入了阿甘的怀抱,之后又在黎明悄然离去。3年以后,阿甘又一次见到了珍妮,还有一个小男孩,那是他的儿子。这时的珍妮已经得了一种不治之症,阿甘同珍妮和儿子一起回到了家乡,度过了一段幸福的时光。
解析:
(1)阿甘的智力:智力水平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质和量两个方面。所谓智力的量的差异主要反映在IQ(智商)分数上,一般来说,对未经挑选的儿童,且人数众多时,随机抽取的实验样组中,儿童的智商呈常态分布,有68%的人的智商在85-115之间,他们的聪明程度属于中等水平。智商超过140的人为智力超常,智商低于70的人为智力障碍。但是,智商高不一定能成就大事,而低智商也未必一事无成。阿甘的智商被测为75,从IQ分布状态来看,他的智力水平属于中下等(70-85),只是稍低于正常人,并不是智力障碍。正因为阿甘的智商稍稍低于占大多数人的中等水平者(85-115),才使得他能够游离于世俗社会的名利追逐与争斗之外,区别于一般人的盲目执著,在一种无名无利、超然物外的混沌状态中,顺利自然,轻松而意外地拥有了常人不具备的平静与平常,从而在偶然中取得了必然的成功,正所谓“无心插柳柳成荫”。
(2)阿甘的性格:阿甘是个单纯、诚实、守信、认真、勇敢、重感情、意志力坚强的人,尽管他被人们认为是白痴、傻瓜、智力障碍,但是他的确和常人不同。阿甘通常会按照别人的吩咐去做事,他会牢记妈妈的教导,顺从珍妮的嘱咐,服从长官的命令,完成巴布的遗愿……他与周围人的关系各具特色,与他人相处,他总是处于一种顺从的状态,一切听从命运的安排,从一而终,这是阿甘的特点。
(3)阿甘的生活态度:阿甘总是在一种无心、无欲、无我的状态中做事。一旦有了目标,认准一件事情,他会一心一意,心无外物,始终如一地坚持做完这件事。他目标单一,不会瞻前顾后,也不会患得患失,他从来都不知道下一步会发生什么事情,也没有任何担心,一切都顺其自然地发生着,他从不考虑事情的结果,只管去“做”,沉浸在整个事情的过程中。
一切随缘,顺其自然发展,始终保持一颗澄明、纯洁的心灵,这种随心而至、心无外物的心理状态和阿甘独有的、在正常人眼中的“智力障碍”表现,与东方中国产的境界有许多不谋而合之处。这是一种“无造作、无是非、无取舍、无断常、无凡圣的心境”,即禅宗所讲的“平常心”。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中国禅的思想是一个独特的心理治疗领域。禅,是一种对人性痛苦和烦恼予以解脱的智慧,讲究坐禅、公案和开悟等人生哲理方法,核心在于“悟”的获得,要求靠“自立”、“自尊”和“自信”来求得自我解脱。中国禅可以为人们提供一种高超的生存之道和生活艺术,具有极高的心灵调整和心理治疗价值。
1920年,日本学者森田正马把中国禅的思相遇日本民族的人文意境以及欧美医学结合起来,创立了森田疗法,用于矫治神经症。方法就是无为、回归自然,通过对性格的陶冶,打破并切断个人情绪与环境的恶性循环,使人从世俗的烦嚣中解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