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深化跨界协同合作,推动智慧电力创新研究,7月11日,我校成功举办“跨界协同启新篇 智电共研促创新”主题科研交流活动。此次活动由科研处与信息通信学院联合承办,校党委委员、副校长武予然出席,科研处、各学院领导及教师代表参加了本次交流活动,并特别邀请了河南大学人工智能学院硕士生导师张西镚博士进行交流讨论,旨在促进学校教师跨界合作能力,激发创新活力,共同探讨智慧电力研究方向与团队协同建设路径,为学校科研事业跨界发展、科学规划,助力学校科研人才成长。

活动中,张西镚博士首先作了题为《基于人工智能的氢电耦合微电网协同控制研究》的专题报告,详细介绍了其团队在微电网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郭雷岗老师展示了《智能电力配电柜》项目,分享了在电力设备安全防护方面的创新实践;陈亚琨老师介绍了《基于离散映射字典的跨媒体模态表征学习研究》,为智慧电力系统的数据处理提供了新思路。这些分享不仅展现了当前智慧电力领域的前沿技术,更为学校教师提供了宝贵的科研经验借鉴。
武校长强调,科研工作是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她指出,在当前学校发展的新阶段,全体教师要始终坚持科研与教学并重,不断提升自身创新能力。学校将进一步完善科研激励机制,优化专业布局,加强团队建设,为教师开展高水平科研工作创造良好条件。同时,学校将继续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应用,并积极搭建科研跨界合作平台,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
会后,活动特别设置鸿蒙软硬件开发实训室、人工智能实训室及能源互联网安全实训室三大展区,全方位展示智慧电力领域的应用成果。在鸿蒙软硬件开发实训室,参观者可以近距离体验华为云1+8+N创新应用;人工智能实训室则集中展示了人工智能技术在电力、交通、农业场景的应用案例;能源互联网安全实训室通过电力安全动态模拟沙盘,生动呈现了网络攻防安全防护机制。

本次科研交流活动的成功举办,为学校智慧电力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通过深入交流与研讨,与会教师进一步明确了研究方向,增强了协同创新意识。未来,学校将继续搭建多元化的学术交流平台,促进学科交叉融合,推动科研成果转化,为智慧电力事业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信息通信学院/供稿 编辑/李佳璇 初审/郭雷岗 复审/冯明卿 终审/史航)